一无所有年轻人在北京的真实创业故事

2024-04-24  5

这是一个至今还在打拼的年轻创业者真实的创业历程。他历尽艰辛,从一无所有甚至要去拾垃圾到成立公司,创立自己的品牌,用了整整8个月时间。相信他的创业过程能给创业者提供最好的借鉴。2003年6月10号。非典还没完全过去,我揣上做生意失败剩下的700块钱,在惶惶不安中来到了北京。第一次坐在高层大巴上,看着北京数不尽的高楼大厦,我心里一阵阵悲哀,这里有我的立足之地吗?下了车,朋友把我领到一个叫西苑的地方。在高楼大厦后面的一个简易平房里,朋友指着一个单人床说:峰仔,委屈你啦,咱俩只能挤这张床了!我苦笑了一声说,我还能有什么要求呢?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两个星期过去了,人才市场去了好几次,可每次去都比前一次更失望。鳖脚的普通话,专科的学历,因营养不良面色蜡黄的脸……在我找工作的过程当中,还保持着爱看书的习惯。有一次应聘的空隙,我买了一本杂志。上面登载一个广西南宁市的商人卖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毛巾。说这条毛巾可以把头发上的水吸干,不用电吹风了,还不伤头发!我当时感觉太神奇了,立即往这家杂志社打了个电话,找到了这个产品的生产厂家,把产品性能问了个清楚。

因为我知道这个信息比较早,这个产品当时在北京还没有代理。听说我想做代理,厂家痛快地答应了,大概是一个星期后,我拿到了产品。我首先在自己头上做了实验,效果还真的不错。我拿着产品就在甘家口大厦、西单商尝北辰商尝王府井大街附近转。刚开始好多商家对这个产品挺感兴趣的,但一听产品价格都觉得有点离谱了。30多元一条!因为价格贵,好多商家都不敢进货。

就这样迎着酷暑坚持了一个月,除了邻居要了几条之外,我一条都没推销出去。而我的兜里连方便面都快买不起了,吃个5毛钱的冰棍我都要犹豫很久。我给自己定了一条底线,如果在半个月之内我还是销不出去货的话,就去拣破烂卖出去。8月,正是北京一年当中最酷热的时候。但每每想起未来,我的身上都阵阵发冷。真的要让一个受过中等教育的人去拣破烂为生吗?

也许是天无绝人之路吧。在那天的下午,我本来想回西苑,阴差阳错地竟然坐错了车。下车时,车站的后面有一个户外运动用品店,橱窗里面密密麻麻地摆满了户外运动用品。当时我笑了,不是高兴,是无奈的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走了进去。里面的商品好高档!一件衣服要好几千,背包也要上千块钱,平常用的手电筒400多元……可这里的生意还不错,300多平方米的店内人很多,收银柜旁挤满了等待交款的人。

当我呆呆地看着这种景象的时候,突然产生了我的毛巾能不能在这个店里销售的念头。反正自己也没多少时间了,能推销成功最好,成功不了也没什么损失。最坏还不就是不要我的产品吗!怀着试试的心情我走进了值班经理的办公室。简短寒暄之后我直接进入了正题。我讲了这条毛巾所含的高科技材料和非常简单的使用方法,并强调这是很前卫和时尚的产品,如果能在这个店里销售,一定能赚到钱等等……那个30多岁的经理当场请店里的一个女营业员来做实验。也许是试验结果征服了那个经理吧,他当场表示要100条。可我却愁坏了,兜里连100块钱都没有,哪来进货的钱啊!我还是答应了,说就这几天就把货送过来。当天坐车回到西苑住的地方,我开始犯愁了。想想真的很可笑,卖不出去商品犯愁,这卖出去了还犯愁。借钱吧不太可能,因为我们家是农村的,左邻右舍比我们家还穷。

当天的夜里,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想着怎能办成这件事情。

第二天的太阳没有因为我昨晚的失眠而显得异样,看来我只有指山卖磨这一招了。我用朋友的洗头膏洗净了头发,打扮非常精神地来到那个店里。今天我要走一步险棋。

碰巧还是那个经理值班。昨天已经见过面,说话也没那么拘束。我对那个经理说,因为是新品,我们都是采取订货制度,你们要的货很少,只有100条,我们的发货成本很高,但为了打开北京市场,我们就不计较那么多了,可是必须预付一半现金。说完还把厂家发给我的一条很好看的样品送给了这个经理,请他女朋友再次试一试这条毛巾的魔力。那个经理很高兴地接受了,说要打个电话请示一下再说。那个经理在里面办公室打了一会儿电话,出来时面带微笑,我就知道有戏了。他出来后对我说,可以先付一半的订金,但必须4天内交货。对方付款时要我留个手机号,当时我哪有啊!我灵机一动,把我同学的手机号留下了。拿到那一半的预付款时,已是上午11点半了。我一刻也不敢耽误,从那个户外运动用品店直接跑到一个电话亭给厂家打电话要账号,说我马上就给你们汇款,能不能走航空货运,对方说不能,交涉一番后对方才勉强同意。我一再声明这批货的紧要性,对方烦了我才把电话挂了。他们哪知道我这笔救命的生意是怎么样做成的啊!

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我的货终于在第三天的下午到了,我顾不得天气的炎热,点了一下货,把上面走的航空标志撕掉。来到店里,真是太巧了,那个年轻的经理又在那里。我高兴地和他打招呼,他也很高兴地说我很守时。我帮他们的营业员仔细地把产品分类摆好,又充分发挥自己的口才,十[FS:PAGE]分详细地把我刚从厂家学会的产品知识传授给他们。在短短的1个多小时里,我已经和卖毛巾的营业员成了好朋友,为下一步毛巾销售打下了良好的基矗营业员这边刚忙完,那个年轻的经理过来了,手里拿着余款,也没说什么要发票之类的话。但我知道发票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以后的业务开展,只有硬着头皮对那个年轻的经理说我们可以开发票的。他说以后量大了一起开吧。我忍住心头的狂喜装模作样地说,那好吧!以后开在一起也可以的。天啊!他要是真的要发票再结账我该怎么办啊!不管怎么说,这笔生意的钱我是肯定赚了,因为余款已装在我的裤兜里了!明天终于可以吃顿肉丝面啦!方便面啊方便面,你知道吗?我嘴里的两个泡都是你惹的祸啊!

有了这次的经验后,我在网吧疯狂搜索北京同类的专卖店。只要和运动沾上边的、大一点的店我都把他们的资料抄下来,第二天跑去推销。那段时间我像一只疯了的狗一样,眼里充满了血丝,带个半新不旧的背包四出游走。有时接货,有时送货,有时推销。短短的一个半月,我手里已积累了好几万资金,充分地品尝了作为一个小商人的痛苦和快乐。

在做这个生意的时候,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就是有些卖得比较快的店面第二次进货的时候就不从我这里进了,他们按照上面的地址把电话直接打到厂家,因为从厂家进货更便宜。在这种情况下我和厂家交涉了几次,但也没什么结果。我感觉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假如厂家像这样不守信用的话,我手里的业务早晚都是他们的,我下定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现在我也有能力解决了。

就在我想办法改变由于厂家不守信誉给我带来的被动局面时,我在网上碰到了一个新的机会。

有一天我去上网,无意中在百度搜了一下同类的产品。结果发现一个离北京更近的厂家也在生产这种毛巾。按网上留的电话我马上打了过去。对方承诺马上发样品过来。因为离北京比较近,我在第3天上午就接到了样品。打开一看,整体质量和工艺设计、手感、色泽等比原来那个厂家强了好多,并且报价也低了三分之一。我决定不再做那个厂家的品牌。我跑到大红门那里找到一家小型印刷厂,让他们参考着南宁的包装给这个商品做我自己的包装。包装做了1万个,花了6000多块钱。再除去进货需要的钱,我手里还有余款。把货拉回来的那天,我给客户仔细地包装了100条毛巾。包着毛巾,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700块开始,我终于有自己的产品了。

包装做好的第二天,我兴冲冲地跑到以前的老客户那里游说。说你们看,我现在自己有厂了,这是我自己的产品,不但质量提高了,价格也没以前的贵了。就这样,不少的客户又回到了我的手里。

随着“十·一”长假的临近,户外运动用品也逐渐热销起来。抓住这个时机,在一位前辈的推举引荐之下,我的业务迅速铺向了全国,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兰州、郑州、杭州、新疆……都有我的经销商。业务空前地发展起来。

在2004年3月,我终于拿到了一份营业执照,并从那个光盘库房搬了出来,成立了一家只有3个人的小型贸易公司。屈指算来,从一无所有到成立公司。只有短短的8个月的时间。

一位贫困大学生校园创业故事

 他是一名曾因家庭困难而申请缓交学费的贫困大学生,为了学费当起了"倒爷",却发现了更大的商机,成为校园经济的开拓者。2000年至2003年,经过三年的经营和积累,他拥有了一个50万元注册资金的"三人行"学生创业公司,不仅替父母偿还了家里所有的债务,还摘去了"贫困生"的帽子,圆了求学梦,也成就了自主创业的理想。他就是钱俊冬,他的创业故事与众不同。

 在困境中挺住

 1981年,钱俊冬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因为自小家里贫困,三个姐姐也都先后放弃了学业,全家人省吃俭用专供钱俊冬上学,所以钱俊冬学习很刻苦,成绩一直不错。

 1999年4月,一场家庭变故影响到了他的学习,考分并不理想,他跟着父母来到天津,打算自学一年重新参加高考。靠着父亲做卤味的手艺,全家人在天津大港区上古林一个偏僻闭塞的小巷子租住下来,省吃俭用,筹还借款。

 在这一年里,每天早上6点父母第一锅烤鸭出炉的时候,钱俊冬已捧起书开始温习功课了;晚上12时父母的推车铃声响起来时,他合上课本,又马上跑出去接下车上的东西。

 延伸阅读:创业夫妻档甜蜜赚钱术两年创业小女子"小钱理小财"2000年9月,钱俊冬终于如愿地考取了(西安)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当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时,全家人既欣喜又发愁,生意的失败使他们债务缠身,已经没有能力凑够儿子开学所需的费用。短短几天时间,父亲头上的银丝便盖住了黑发,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几岁,姐姐则一连多少天不休息争着抢着挣加班费,每天眼里都布满血丝?即使这样到最后全家人也只凑了2000多元,这里面还要留出一部分做他的路费和生活费?开学的日子到了,钱俊冬只身来到他梦想的西安求学。在报到处,他紧紧攥着信封里的2000元现金,在报名的长队里他一次一次退到最后面。终于,他鼓起勇气去找学院的辅导员,在学校对贫困学生的照顾政策支持之下,他争取到了缓交学费的机会。心绪安定下来的同时,他的心中也有了一个异常坚定的信念:越是日子困窘磨难重重,越要咬紧牙关,明天一定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第一桶金收获信心

 开学第三天的下午,刚从自修室回来的钱俊冬正独自在寝室里翻阅飘着墨香的新教材,一位师哥推门进来,向他推销随身听。见钱俊冬没有购买的意思,便打开话匣子说:我手里的随身听最便宜了,还有调频功能,可以接收学校的语音广播?尽管师兄说了与之相关的很多新鲜的事情,但对钱俊冬来说它还是不可奢望的。正在这时,几位室友不约而同的回到寝室。结果,这位师兄没费多少口舌,他书包里的4部随身听被以每部80元的价钱留在了他们宿舍。

 这件事情触动了钱俊冬。他隐约觉得自己身旁有一种机遇,有一个比较大的消费群。他瞅准了这个市常当天晚上,钱俊冬一直在谋划着这件事,直到自己在梦里成为一名"倒爷"。

 通过向本地学生和大三的老乡们打听,他很快知道了在西安东郊有康复路和轻工两处小商品批发城。第一个周末,他便徒步走遍了两个市场,仔细对比了很多随身听的性能、质量和价格,摸到一些门道后,他几乎可以用15元的批发价拿到那位师兄推销的随身听。钱俊冬动用了当时最大的那笔存款,批发了6部随身听,拿到学生宿舍做了第一笔生意,结果6部随身听一倒手净赚了300元。这是他的第一桶金,他尝到了这其中的快乐。

 之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在课余时间,总把两只眼睛紧紧地盯住同学们的消费品,大家刚习惯用卡式电话时,他四处打听找到了IC卡经销商,把更低廉的话卡介绍给同学,在自己小赚一点辛苦费的同时,让很多同学也得了一些实惠,并和他交上了朋友。后来,游泳课的游泳衣、考研的资料、英语磁带,他都有低于校外价格的物品。大一的一年他成了校园里有些名气的"生意精"。熟悉他的很多同学,都不再叫他钱俊,而是"钱倒",叫着叫着,他倒有了一个别样的称呼:"钱导"。

 "小倒爷"开拓校园经济大市场

 做了一年的"倒爷",钱俊冬看到了校园市场的广大,他的经济观念迅速得到了提升。

 2002年,钱俊冬受同学的邀约去了重庆大学,在他们吃饭的夜市摊位上,经营米线生意的竟然是几位重庆大学在读的研究生。出于好奇,钱俊冬问这些学长为什么会出来卖米线,几位研究生坦然地告诉钱俊冬:以后的社会竞争将非常激烈,我们都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适应一切变化。听了这些,钱俊冬的心里燃起了一股冲动,他酝酿很久的想法开始在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回到西安,钱俊冬找来同学崔蕾和马光伟一起讨论,当谈到对校园市场的开发设想时,三个人一拍即合,决定成立一个利用创业协会人力资源做校园市场的`校园信息服务中心,中心定名"三人行",以校园和学生需求为市场开展介绍家教、校园活动策划、产品展示、市场调查以及小网站建设等业务。

 很快,机会就来了。2002年9月,在迎接2002级新生的时候,钱俊冬敏锐地发现新生宿舍里的电话接线上都没有配电话机,很多新生打电话都涌到电话亭和IC电话处。他立即召集"三人行"的成员商量给学生宿舍里装电话机,大家协商一致后,由钱俊冬和学校相关部门联系,取得学校的允许和支持。崔蕾和马光伟负责购买电话机,他们还划分了个人责任区,既分工又协作,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大一所有宿舍都装上了电话机,并小赚了一笔。

 他们没有被胜利冲晕头脑,接下来的几天,他们把业务扩展到了周围的几所大学,他们每人分一两所大学,找老乡,找同学,把进购的电话机销往周围的校园。结果,没几天的功夫,周围十几所大学的新生宿舍全部装上了电话,最多的一天达2000门,最多的时候一天收入竟有5万元左右。这样他们"三人行"里的"倒爷"们就成了同学们羡慕的小富翁。他们的业务也越来越多。

 渐渐地,钱俊冬开始不满足于校园里的小打小闹,他坚信,到社会里去闯一闯也一定能赚到钱。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电视新闻里上海APEC峰会上各国元首都穿着唐装,西安是盛唐故都,有着千年的文化积淀,今后这里毫无疑问会首先流行起唐装。钱俊冬马上召集了大家一起商议:做唐装。但讨论的开始,大家都有一点担心:和社会上的人做生意,会不会受骗?但钱俊冬不这样想,他认为只要眼力准,考虑周到,就一定能赚到钱。最后,大家被说服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