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篇

2024-04-25  7

#教案#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秒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二、教学重难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四、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2.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3.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三)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五)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篇二《多位数的减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多位数减法连续退位的算理,能熟练使用此算理正确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发现被减数中间位置有0的多位数减法运算的算理的过程,感受由猜想到验证的数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收获通过合作与探究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就感,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的算理

 难点: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的算理、多位数减法的验证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晚上都看浙江卫视的《跑男》了么?大家最喜欢哪位明星呢?

 老师昨天在网上看到了喜欢他们的观众人数。其中,喜欢邓超的有413人,喜欢Baby的有379人,喜欢李晨的有158人。你们能快速帮老师算出来喜欢Baby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个么?喜欢邓超的人又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呢?

 师生互动:同学们可能较快算出379-158=221,413-158=225的结果,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多位数减法中的不退位减及退位减。

 提问1:哪位同学能站起来说一下221是如何得出的么?

 提问2:哪位同学能说一下225又是怎么算的呢?

 2、提出原理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下几种特别的多位数减法(板书多位数减法)

 老师还看到,喜欢陈赫的人有403人,大家能用同样的办法告诉老师喜欢陈赫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呢?同学们前后四人结为一组一起来讨论一下,3分钟过后老师请小组代表上台发言。

 提问1:老师看到有的小组在讨论时按照原来的方法,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向前退一当十时遇到了困难。3不够减向前退1时,发现十位是0,没法退了,那怎么办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十位是0没法退1当10时,再继续向前一位退1当10,此时十位变成了10,拿去1给个位,个位变成了13,13减8余5,十位剩9,减5余4,百位退1后剩3,减1余2,所以403-158=245。

 追问1:哪位同学能说一下403-158在计算时和我们前面学习到的多位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在被减数中间有0时,个位不够减应该连续向前退1进行两次。

 追问2:同学们能否用学习过的方法来检验一下我们的结果是否正确呢?

 预设一:158+245=403

 预设二:403-245=158

 3、讲解原理

 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下,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连续退位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在被减数中间有0时需要连续退位。

 4、应用原理

 提问:现在老师还知道喜欢祖蓝的人最多了,总共有500人,大家能快速算出喜欢祖蓝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么?

 追问:哪位同学能说一下他发现了什么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被减数末尾两位都为0时,也是需要连续退位的。

 5、小结作业

 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都学到了哪些有用的知识呢?

 作业:同学们课下自己编一道中间有0的被减数的减法题目,回家考考我们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是否和我们一样聪明呢?

篇三:比较数的大小

[教材简解]

 教材中,例题重点描述的是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让学生利用数数、几十多来比较相应数的大小,在“试一试”中再利用比较计数器所表示数的大小,揭示了其他两种情况: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接着在“想想做做”中,直接比较数的大小。这样由具体到抽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目标预设]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3、创新目标: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

 4、德育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设计理念]

 本节课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教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实际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设计思路]

 在教学设计上以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为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抓住“位数”和“数位”的排列顺序进行比较数的大小。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谈话导入法和和引导发现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观察、思考、讨论、练习相结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辅助验证,帮助学生获取有关数比较的方法,真正做到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

 2、刚才×××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1大吗?

 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层次一: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1)将数按数位分类

 多媒体展示: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展示

 (2)比大小

 多媒体显示:

 一位数和两位数比大小,学生口答,教师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显示:

 (3)练习并小结:

 课件出示题目,指明学生口答,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层次二:例题,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1)、出示多媒体主题图

 教师讲述故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我捡得多。”到底谁捡得多呢?你能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吗?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

 4、指出:比较两个小动物谁捡得多,也就是比较38与46的大小。(板书:46○38)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多种方法。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谁来写一写?

 5、指名板书后读一读。

 6、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层次三: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1、多媒体显示63○68:

 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3大。

 2、试一试(出示计数器)

 (1)看着计数器把数写出来。(53、56;100、98)

 (2)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学生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2、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哪个最小,去掉重复的,排一排。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比比哪个,哪个最小?

 3、“想想做做”第5题

 (1)看图,兔妈妈给小兔照了3张照片:

 猜猜各是什么季节?各个季节的温度也不同,看了计温的温度计,老师写出了3个表示气温的数:2度、20度、35度。

 (2)你能用符号表示3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4、“想想做做”第6题: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5、写数游戏:学生随意写一个数。

 (1)以小组为单位从小到大排一排。

 (2)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排队。

 (3)个位是7的数站起来排队。

 (4)大于60的数站起来排队。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教案是提前的课堂模拟,一个好的教案可以将学生提问的问题设想出来,从而编写出问题的答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优质教学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优质教学教案模板(一)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并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平均数。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平均数

 1.第一轮套圈比赛

 (1)师:看!体育组的男、女生正在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

 第一个出场的是2个队的队长:xx和xx。想不想看看他们的成绩?

 (2)师:第一轮比赛: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是怎样比出来的?(6<10,比个数或直接从统计图中,条形的高度看出的)

 2.第二轮套圈比赛

 (1)师:比赛还在继续:男生要加油了!出场的是谁?xx套中……

 女生也不甘示弱!成绩如何?

 (2)现在看3个男生和3个女生的成绩,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呢?你是怎样算的?

 (3)第二轮男生套的准些!男生赶上来啦!男、女生平手!

 3.第三轮套圈比赛

 (1)师:最后的机会来了!男生最后出场的是谁?套中了多少个?再看女生!

 (2)现在,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只比总数不公平,男女生人数不一样!)

 (3)讨论:比什么才公平?男生4人共套中28个,女生5人共套中30个。怎么比呢?

 师小结:男女生人数不等,不能只比总数,比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才公平!

 (二)移多补少,认识平均数

 1.出示男生成绩统计图。

 (1)师:先来看男生成绩统计图。只能用眼睛看,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

 你能从图中看——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吗?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口述移多补少的过程,课件演示)

 师小结:从多的里面移给少的,使每份同样多,这叫做“移多补少”。

 (2)师:“7”是指每个男生都就套中了7个吗?

 师小结:这个“7”是将男生每个人套中的个数通过“移多补少”以后得到的结果,它是4个男生套中的个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2.出示女生成绩统计图。

 (1)师:再看女生成绩统计图。这次,比一比,看谁估计的准?

 估一估,女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多少个圈?写在自己本子上,不给其他人看!

 (2)师:你估的是几?

 (3)师:有估计10个的吗,可能吗?为什么?

 女生平均每人套中4个,有可能吗?为什么?

 (4)你怎么估计出来的?

 3.师:现在你能快速评判出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

 解决这个问题,是谁帮了我们的忙?平均数还真有用!

 (三)深入研究,计算平均数

 1.计算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师:刚才我们是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出平均数,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求平均数?

 师:谁来算一算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2.计算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你能计算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吗?(生自练,汇报)

 3.对比

 (1)师:计算的结果与“移多补少”的结果一样吗?

 (2)师:为什么计算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时用总数除以4,而计算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时除以5呢?

 4.师小结:我发现同学们的数学素质很高!眼力好,用移多补少看出平均数;会动脑,还会用“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计算出平均数。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种?哪种好?实践出真知!下面,我们试一试!

 5.及时练习

 (1)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①出示3个笔筒(6枝、7枝、5枝)

 师: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笔?生汇报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求出来的?

 ②变成5个笔筒(9枝、1枝、3枝、6枝、2枝)

 师:平均每个笔筒有多少枝?师追问:为什么不用“移多补少”的方法?

 ③师小结:求平均数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练习“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3根丝带,这三根丝带的平均长度是多少?(生动笔算,汇报,交流)

 追问:18厘米大概在什么位置?到屏幕上来指一指。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篮球队员的身高。

 师:你们身高大约多少?打篮球需要高个子!

 师:听x老师说,请你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准备好笔!

 (1)那么,篮球队里每个队员身高都是160厘米。

 (2)x身高155厘米,有可能吗?(口答)

 (3)x是中锋,队里最高的,他可能身高多少厘米?(口答)

 师:课前,x老师拍了他们的照片,介绍给大家认识:请看!

 哪个是x?哪个是x?

 2.游泳有无危险。

 (1)xx身高130厘米,她在深110厘米的儿童游泳池练习游泳有危险吗?

 (2)xx身高130厘米,他在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池塘游泳,下水游泳不会有危险呢?为什么?

 (五)机动练习,拓展应用

 机动:回到我们男女生的赛,引导学生看题,提出问题。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想到大于12的数。

 小学数学优质教学教案模板(二)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不退位和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运用三位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二、教具准备

 人民币、情景图、课件、计数器。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屏幕出示:星期天妈妈带了340元,(出示人民币图)带xx来到商场,哇!商场的东西可真多,(出示)普通计算器120元,“文曲星”235元。请帮xx算一算:买1台计算器后,还剩多少元?

 (二)探索新知

 1.学生自主尝试计算。

 2.展示交流。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1:我从300元里拿掉100元,再从40元里拿掉20元,就剩下了220元。(上台操作或屏幕演示这个过程)

 学生2:我觉得这种方法其实就是用3个百减1个百还剩2个百,4个十减2个十还剩2个十,2个百与2个十合起来是220。

 学生3:可在计数器上拨珠。(上台演示)

 教师:你们的方法都非常清楚,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3:我先列出算式340-120,然后用竖式写出来,像这样:340-120220把对齐的数相减,0-0=0,4-2=2,3-1=2,最后就等于220元。

 教师:对,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你能够将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用到三位数减法中,你很会学习。

 教师:大家用各种方法算出买这种计算器后还剩220元,你能用估算的方法检验一下这个结果是不是合理吗?

 学生1:因为把120看作100,300多减去100就剩下200多。

 教师:如果妈妈买“文曲星”,买后剩下多少元呢?

 学生1:可能剩下100多吧。因为把235看作200,300多减去200,还剩下100多。

 学生2:也可以这样想,235元再加上100元就是335元,340元去掉235元,还剩下100多元了。

 学生3:我是这样想的,“文曲星”比普通计算器贵100多元,刚才剩下200多元了,再花100多元,剩下的就只有100多元了。

 教师: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但究竟剩多少元呢?

 学生:40比35多5元,300比200多100元,最后剩下105元。

 教师:大家都用竖式算一算吧。(学生尝试计算)

 教师:有什么问题吗?在计算时,这道题与上一道题有什么区别?

 学生1:我发现个位上是0-5,不够减,怎么办呢?

 学生2:可以用两位数减法的方法来做,不够减就从4退1作10。340-23510510-5=5,4退1剩3,3-3=0,3-2=1,最后还剩105元。

 教师:这样看来,做三位数减法与做两位数减法有很多相似之处,那谁来说说做三位数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1:相同数位要对齐。

 学生2: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

 学生3:哪一位退了1后要记住少1。教师:对呀,怎样记住从十位上已经退了“1”呢?

 学生:我把它记在心里。

 学生:我在退了“1”的头上记个小点“·”就不会忘记了。

 学生:我在退了“1”的4的头上记个小“√”,也不会忘了。……

 (3)教师:如果妈妈还想买“商务通”520元,(出示)够吗?还差多少元呢?(学生尝试计算)520-340=180(元)。520-340十位上不够减,又怎么办?

 汇报并强化: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

 (三)巩固深化

 (出示例2)教师:看看表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学生1:知道了女生人数是448人,还有总人数是876人。

 学生2:要求男生有多少人。

 教师:大家先估一估吧。

 教师:大家都计算出来了,怎么知道我们算对了呢?

 学生1:和估算结果对照,估算是400多,算出的结果也是400多,说明计算是正确的。

 学生2:估算不够精确,我们可以通过再算一遍的方法来验算。

 学生3:我们还可以用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看得数与总数是否相符。

 教师:大家的方法都可以,下面我们都用加法验算一下,看自己算对了没有。

 小学数学优质教学教案模板(三)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和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增强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意识。

 3.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理解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尺、活动角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

 1、在生活中找角。

 (1)课件出示例5:在图中,你能找到哪里有角?

 (2)根据学生汇报,在上图显示描出六个代表性的角。(2个直角,2个锐角,2个钝角)

 2、在交流中复习。

 角是由什么组成的?怎样判断直角?

 3、在问题中引入。

 (1)课件演示:从例5实物图中抽取刚才描出的六个角。

 (2)引发思考:这些角长得一样吗?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分类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交流汇报,感知特征。

 (1)小组讨论:这些不同的角,你按什么标准分类?说说分的理由。

 (2)全班反馈,交流分法。

 方法一:按是不是直角分为两类。

 方法二:按角的大小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三类。

 (三)分类验证,体验特征

 1、验证直角。指导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进行正确的判断。

 2、验证比直角小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

 明确方法:像这两类角有时用眼睛就能分辨它是属于哪一类角的,就不需要三角尺去验证。

 (四)归纳整理,认识特征

 1、自主命名,发挥想象。

 像你们这样按照大小把角分成三类,其中这一类有它特定的名称叫直角,其余的两类角你们想不想为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呢?

 2、明确概念,点明课题。

 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其实人们已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叫做钝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锐角和钝角。

 3、比较大小,深化认识。

 (1)用活动角拉一拉,能拉出哪些角?

 得出方法:把直角的开口拉大就成钝角,反之把直角的开口缩小就成锐角。

 (2)揭示规律:锐角<直角<钝角

 (五)巩固新知,理解运用

 1、连一连

 (1)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

 (2)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2、找一找

 (1)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第9题。

 (2)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3)小组合作:找一找身边的角,并说一说分别是哪类角。

 3、画一画

 (1)学生独立画一个锐角、钝角和直角。

 (2)同桌交流:说说画法,相互判断画得是否正确。

 4、演一演

 (1)自由表演:用身体的四肢动作表示角。

 (2)汇报表演。(这是趣味性的练习,学生只要做出动作基本符合三类角的特点就可以,不需要用直尺去比。)

 5、想一想

 (1)找出下面三角形中直角、锐角和钝角。(教材第44页第10题)

 (2)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六)梳理反思,拓展延伸

 1、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到生活中找角,并向你的家人和同学说一说各是什么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