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2024-04-26  9

01?

“知行合一”出自于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王守仁,出生于明朝成化年,弘治年的进士,中进士没几年之后,明武宗正德帝继位,而王先生最出名的事迹是在正德年间平定了宁王的叛乱(宁王就是唐伯虎点秋香里的那个宁王)。关于王先生的头衔有很多,其中最大的头衔是与孔子、孟子、朱熹齐名的儒家学派4位圣人之一。

了解王先生的人不太多,如果在网上问,王守仁是圣人吗,估计网友能打起来。在我看来,王先生的心学,确实很伟大,但是自始至终没有介入到统治阶层的主流思想中,也没有正面对抗过统治阶级的主流思想,相比之下王守仁的影响远远不及其他几位思想家。所以有喜欢心学的人觉得王守仁绝对称的上圣人,但有的人却觉得还不足以称之为圣人。

历史上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明朝亡于党争,当然,党争祸起东林,再看东林党,他们都是王学的传人。关于东林党是怎么误国的,可以说是很多历史学家和爱好历史的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从一个阴谋家的角度去看待的话,心学的影响在明朝后期,还是很大的,而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知行合一”是王先生最主要的思想之一,很惭愧,我到现在都没有理解到大名鼎鼎的“四句教”的含义。而所谓“知行合一”表面解释起来很简单,就是说将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但实际上关于心学的理论思想,探讨起来是非常繁琐和复杂的,我和很多人一样,在思考这个理论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一个词,那就是“不忘初心”,我想“不忘初心”可以说是心学中“致良知”的一个很好的出发点。但也仅仅是一个出发点而已。

我觉得心学很有魅力,我很喜欢,但我觉得要做到“知行合一”太难了。

我想说的就是我看到的一个我认为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的人,虽然说这个人根本就不存在。

02

在中国内陆,要说口碑最好的电视剧,应该都是军旅片,可以说军旅题材的电视剧真正做到了老少皆宜,男女不分。而我说的这个人就是《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团长龙文章。

我从来都没有把《我的团长我的团》当做是一部电视剧来看,在我看来,那更像是一部让人欣赏的艺术品,当然也有很多人对这部电视剧嗤之以鼻。我觉得这部电视剧把理所当然存在的东西,理所当然的摆在人的面前,自然也有人却觉得有些东西还是不表现出来好。

这部电视剧和《刀锋1937》同样用到了法国作曲家FrédéricTalgorn的曲子作为背景音乐。

整个电视剧的内容大概是:远征军部队收编了以川军团为主,各个派系都有的一拨散兵游勇,出征缅甸,由于国际盟军指挥错乱,这帮散兵游勇还没有与日军正面冲突就已溃败,在这时,有一个自称团长的人组织起来这些人,边打边往回跑,经过南天门一役,他们这些人将日本人挡在了怒江之外,给江对岸的部队争取了防守的时间,南天门一役后,团长带着剩下的人,乘筏子跑回了对岸。

这个团长是假冒的,但对岸的师长觉的他是个人才,就把他任命为真正的团长,不过只是这波散兵游勇组成的炮灰团的团长。日本人看到国军将怒江守住了,便在南天门上建造工事,死守南天门。师长一心要打过怒江,收复南天门,而这位团长看穿了日本人的心思,南天门是日军布置的一个大陷阱,他据理力争说服了师长不去攻打南天门,以免落入日军的圈套,但在说服自己师长的同时,他想到了攻取南天门的方法,自己组建了一支突击队,奇袭南天门,在南天门上守了30多天,等来援军的战事。电视以援军到来为结局(有删减)。小说以团长自杀作为结局。

关于背景:这部电视剧弥补了抗战电视剧中一个场景的空白,国军在1938年3月在台儿庄战役中以不到6倍于日军的数量,2倍多的死亡比,战胜了日本军队。是的,在此之前,我们没有打过胜仗,在此之后的,也没打过多少胜仗,直到整个二战局面的逆转(当然二战的转折点无疑是李云龙炮打平安县城,详见网络搜索)。整个抗战的局面就是国土一步步沦陷,部队节节溃败,百姓们在四处逃窜。当然电视剧不能上演国军在抗战时期是如何一步步落败的,可事实确实如此。很多人认为这部电视剧丑化了远征军的形象,远征军作为国民党的精英部队,一定不是像电视中描写的那样的破落不堪,这种说法没错,可是还是有一个问题,精英部队不代表精锐部队,士兵素质高和能不能打胜仗没有直接的关系,否则的话,远征军也许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结局。

关于这个电视剧中的角色。

1、师长虞啸卿是一个国民党军官,一腔热血,抗日报国,口头禅就是“国难当头,岂能坐视”,他认为军人就应该上场打仗,就应该为国牺牲,随时准备牺牲所有人的性命来取得胜利,当然这些人里面也包括他自己,在电视及小说的最后,作者对这类人都表达了一种无奈的讽刺。

2、跟在虞啸卿身边的特务营的年轻士兵,都是他的亲信,也是他的粉丝,他们看不起那些浑浑噩噩,混吃等死的士兵,他们认为自己和那些人不一样,却不知道其实自己就是那些士兵的从前。

直观一点的说,他们认为他们能够抗日救国,就比别人高尚。是的,是这样的,但是有一点很重要,只有与敌人短兵相接过,只有真正用身体去体验子弹和炮弹的威力后,才能感受到,哦,原来打仗是这样啊。那时候怕是谁也不会觉得自己有多高尚了。

在他们眼里,虞啸卿就是他们心中的偶像,当龙文章拿出十足的证据证明虞啸卿错了,虞啸卿的作战计划就是让全师的人去送死,他们没有惊恐,没有反思,而是想着弄死龙文章,是的,面对问题,他们无能,但是面对提出问题的人,他们是有办法的,那时候,什么品德,什么素质,什么精英,还没上战场就烟消云散了。

3、炮灰团里面每一个士兵,是国民党在抗战中各个战场留下来的士兵,他们来自东北,北京,河北,山西,河南,湖南,广东,四川,上海,他们来自不同派系,唯一相同的是,他们一直在打败仗,但是他们活了下来。他们无比期待胜利,哪怕是付出自己的生命换来的胜利。

他们不惧怕付出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们害怕死的毫无意义。

4、多余的说一个,主人公孟烦了的父亲,那个坐在家中,大骂局势的读书人,当日本人攻打了过来,他能做的就是跑,从北京跑到了南方,从南方跑到了边界,从边界跑到敌占区,然后做了汉奸,帮日本人囚禁女人。

很多人觉得这个老头很讨厌,我倒是觉得这种人很可怕,因为他是读书人。我想这是一个非常适合于那句古话“仗义多是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的例子,你让读书人认错是万分困难的,因为读书人读的书太多,懂得太多,能比普通人多找出10倍的借口来反驳。他们的学识总能让他们处于不败之地。

03

拿剧中的两个情节,来说说龙文章的“知行合一”。

1、龙文章认为,在抗日战争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国破家亡,军队节节败退的局面,归根到底的原因是因为中国人太爱安逸了。也就是他所谓的“中国人死于听天由命和漫不经心。”“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命都不要,就要安逸,就这毛病。多少年来这是个被人钉死了的死穴,一打一个准儿。”

可以说团长的这个想法是一个标准鲁迅式的想法,也就可以说是一个批判性的想法。批判性的想法一般不会真正的去实践,要知道虽然鲁迅先生说学医救不了中国人,但也没看见鲁迅先生去鼓动别人弃医从文。

在剧中他和他的炮灰团本来镇守着祭旗坡,一块不太重要的阵地,但是忽然有一天,日军派了一拨敢死队来突袭,由于负责江防的主力团团长决策失误,乱了阵脚。部队没有组织有效的反攻,都在说师长死了,开始逃窜,恰好龙文章和炮灰团在禅达镇上,他们堵住了街上的路,不让部队逃窜,直到师长到场。

之后他们去守自己的阵地,有一小拨日本兵冲到了他们阵地上,本来他们完全可以将日军全部歼灭于岸边,但是,龙文章没有这么做,他就一直让这帮日本兵在他们阵地下面躲着。师长气哄哄的跑到他们阵地,大发雷霆,问他为什么。

然后他就开始讲自己的道理。

团长的道理有两个。

a.留着这波日本人,可以让老兵带着没有和日本人打过仗的新兵一轮一轮的上,让新兵感受一下气氛,学一下怎么打仗。团长说他只有十几个会打仗的老兵,收拾掉这波日本人并不难,但是如果日军冲他们祭旗坡的阵地,他们团根本就没有任何能力抵抗,那些新兵,完全不知道该做什么,在战场上不能形成任何战斗力。严格意义上讲,那些拉来的壮丁称不上士兵,那是“你不喊趴下就绝对不会趴下,多跑两步就觉的能跑过炸弹的农民兄弟。”

b.让士兵和百姓增加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禅达的百姓看到日本人要打过怒江,就准备跑,后来发现国民党守住怒江,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接着生活。对于百姓来说,日本来了我就跑,日本人不来,我该干嘛干嘛。不仅是百姓,部队的士兵也是这样的,觉得两军对峙挺好的,不用打仗,也不会死人,陷入了一种松散的状态,这才导致日军的一次小的攻击,就让他们什么都不想,抱头鼠窜。他们完全意识不到,日军从来都没有闲着。日本人挖空了南天门,在建造工事。

但是师长也有自己的道理,师长的道理很简单,你是军人,你的责任就是守护防线,不是鼓唇弄舌。

团长这个做法后果很严重,那一小撮日本士兵,跑到了树林里,摸黑杀死一个士兵,混进了禅达,又杀了一些百姓。自此之后,团长的士兵每天胆战心惊,无时无刻的在防范着日本人,禅达的百姓也开始自己组织民兵,不敢在享受安逸。

团长的想法没错,但就如烦了所说,上峰需要的是一个敌军被全部歼灭的结果。可这个结果变成了鬼子跑了,百姓被杀了。一份漂亮的战报就这么没了。师长也没错,军队守着江防,保护着百姓,这是一个军人的使命。一个指挥官居然就这么轻易的把敌人放过了自己的防线,这与通敌无异。

我更倾向于一个在解决面子问题,一个在解决里子问题。

设想一下,如果抗日战争只是日本和中国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那这场战争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这会变成持久战和以战养战两个战争策略的比拼,国民政府很有可能会灭亡,日本会扶持新的伪政府出来,敌后战场会变的越来越大,随着我党思想工作的发展,这势必会发展成全民抗战。

可不管结局如何,不管最终谁胜谁负,我们都将步入一个新的时代,而在此之前的战争肯定是一场人民的战争。我想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是国民政府在解放战争中快速落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把批判性的思想给付出行动,本身就需要莫大的勇气。可历史总比故事更加残忍,这部电视的描述的历史事件就是远征军步入了日军的圈套,惨败。所以团长这个角色很像一个招魂的人,招这些死去战士的魂,招一个民族丢掉的魂。

2、美军派发了一些新的装备,一个联络官和一个机械兵用来协助炮灰团,炮灰团的人对这两个人不太感冒,联络官麦克鲁汉,检查了他们的枪械,对他们很失望,就想着要离开,当然他也说明他要离开的原因:他认为炮灰团军纪散漫,毫无责任,不懂得保养枪支,不知道保护自己的生命。

团长听到他所说的原因之后,一心想让麦克留下来,于是逼烦了说服麦克。烦了觉得麦克说的虽然很对,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实际的情况,认为麦克在故作姿态,不想和麦克理论。但实际上麦克是听得懂中文的。当团长掏出枪来指着烦了,让烦了去求麦克的时候,麦克终于说话了:

“我念不懂你们的经……

可这句话说的对,我帮不了你们……

没错,我会说呀,我没说我不会说中国话。是你们自己不用脑子。我是什么,这位年轻先生好像总把事情想复杂,在他变为哈姆雷特之前我把话说清楚,我的职务是什么?”

团长兴奋的说道:“你的职务是联络官!”

“只会说英语的联络官?哈哈哈哈哈。”老麦和团长都笑了。

“不,一个会说中国话的联络官!”

“太逗了,那是我那些以为只靠空军就能炸平南天门的同事。

我是从上次战役就和你们一起被追成落水狗的联络官,不会说中文,哈哈哈哈哈哈,太逗了,年轻人好像又想发火,为什么不说你懂中文,你应该搞的清let'tgo和癞皮狗的区别,搞的清,可我有看完整场戏的权利,也有权利听你们不想告诉我的。”

团长还是很兴奋的说:“对你有权利,当然有权利,你都听得懂啊,那还有啥帮不了的呢?”

“零碎事先不管,好习惯,你们怎么看眼下要打的这仗,你们闭塞的连电话都没有,你们的上司怎么告诉你们的?”老麦愤怒的踢了一下石头,接着说道:“如果他真的让你们去打那场该死的战争,那他的心肝真的被狗吃了。”

团长问道:“麦,为什么说这仗该死,哪里该死?”

“不评价别人,又一个好习惯,好习惯先生,你们参加上次的滇缅之战了吗?”

“当然,何止是参与了。”团长和烦了回答道。

“好极了,我也在,那是从来没有过的勇气和从来没有过的浪费……

我是军人,你我都是,至少有勇气和决心来决定我们的命运,对吗,可那场战争被谈判桌上的纠纷和误解决定,八个脑袋在嚷着听我的,只准听我的,你我他,只有两条腿,被八个自相矛盾的脑袋拽出十六个方向,太可怕了……

我的同事们说,麦克鲁汉怨天由人,离他远一点,可我还要说,该死,我总想着那些在我身边战死的中国兵,没有他们我早会被日本鬼活剥,没有人对他们哪怕说个好字,这不公平,老麦官太小,只能说这不公平!这不公平!这不公平!……(麦师傅说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泣不成声了。)

我来到这,看见你们,就看见他们,我不想呆在这儿看你们再来一次,我只想告诉你们,和你们营养不良,破烂不堪的军队,躲远一点,别对这一仗抱幻想,会赢,可你们会输,现在此时遥远的地方,脑袋们还在吵吵,听我的,只准听我的,只有我对,其他人全错,除了你们,将军们三心二意,必需的物资差三少四,你们会在南天门上一个一个的被耗光。一个没有后续能力的攻势有什么价值?

你们得师长狂热又迷人,整个顾问团都在说,他是年轻的凯撒。可我老麦说,他太爱战争,生命对他只是战争的燃料,他该去看医生。”

团长和烦了这时才明白,老麦不愿意留下来是因为他不想看到这些士兵做出无谓的牺牲,被当成部队军官升官夺权的筹码,但是团长还是不肯放弃。

还是在兴奋的说:“你会说中国话,good,比很多中国人说的都good,我老怀疑他,他他他瞎翻译,还有,我求你,留下来,留下来,我的师长是该看医生,绝对该看医生,他怎么能放走您呢?您是人才啊,麦,人才你是。”

“马屁少拍,你在期待这场战争,当我胡说吗?”

“你是好人,诚实的人,我们都是诚实的人,可我的团得有起码的保命能力吧,起码的保命能力,麦?”

“你不诚实,别骗同行,哪怕他是美国佬,你的眼睛很好战,和你的师长一样,进攻的眼睛,可你和他不一样,你的兵对你重要吗,他们对你很重要的,我看着你的部下和你争执,你是我见过最爱士兵的长官,因为你什么都没有。”

“我不是他们的军官,我不是,他们看得起我,我们是弟兄,弟兄的关系明白吗,弟兄!”

“你和你的弟兄喜欢做别人桌上的筹码吗,刚死就会被他们忘掉,就好像没活过,中了枪,喘着气,最后一口,很后悔,不知道为了什么,你发誓。”

团长楞了,跪在了老麦的吉普车前。脸上再也没有兴奋,只是挂满着泪水,举着右手说道:

“我发不了这誓,这誓我发不出来……

没人想做别人的筹码,没人想做,可总得有人牺牲吧……

说我们是军人,我们没脸,我们没脸承认,我没脸,我没脸承认我是军人……(团长疯狂的抽打着自己的脸。)

我们不过想挣扎出一个人形,人形明白吗,我的师长不是战争狂,他只是焦虑太过了!焦虑太过了!……(用手狠狠的砸着自己的头盔。)

可总好过那些没心没肺的醉生梦死吧……

一尘不染的事情是没有的,我们都在吸进灰尘,可不妨碍我们做的好一点啊……

没有人经得起别人的挑剔,您您的国家也不是为了纯洁和正义来帮助我们,对不对,可你们俩来了这,你们俩……”

“您阿瑟?麦克鲁汉和您阿尔杰?柯林斯,来了这儿帮助我们,是真心的帮助我们,这就够了,这是弟兄,这就是弟兄明白吗,中国的弟兄!

我们其实就想要一个答案,可答案不该是死啊,我求求你,求求你们回去,教教他们怎么活,没什么答案值得人付出人命,求求你们……”

老麦说了团长有两个好戏习惯,一个是零碎事先不管,一个是不评价别人。团长根本就没有在意老麦隐瞒自己会说中文这件事,当老麦说师长的良心被狗吃了,团长也没有表达任何看法,只是在问为什么这仗该死。

团长和师长一样,他也想打过怒江,他也想收复南天门,因为这是他认为一个军人应该想的,应该做的事。在这件事面前,那些听得懂中文却装自己听不懂中文,那些心肝是不是真的被狗吃了,都不重要。我想这不仅仅是好习惯了,零碎事会消磨人的精力,喜欢评价他人肯定会怕被他人评价,这些零碎事和他人的评价都会变成做不好事的借口,阻碍做事脚步的一直是自己而非别人。

可团长和师长又不一样,他不光知道自己是一个军人,也知道自己是一名军官,他为军人的使命负责,也为把命交给他的士兵负责。

团长之所以要把老麦留下来,是因为他知道老麦能教给这些士兵很多东西。让这些士兵在和敌人短兵相接的时候,不会因为子弹卡壳了,不知道时候该趴下,不知道怎么找掩体这种最基本的常识问题丢掉自己的性命。老兵也没有受过良好的训练,没有人来训练他们,他们所有关于打仗的技巧都是从战场上学来的。当一个新兵奔赴战场,死了就是炮灰,活下来就学到了。可是老麦来了,让团长看到了希望。

老麦被团长说服之后,团长落寞的回应着烦了:“我很想把命交给你,那是件多么省心的事,只要你别把他当成路边的牛粪。”是的,那些军人活着的时候被人轻视,死了也没有人去可惜,反正在上峰看来他们只是一些数字,为国捐躯了,死得其所了。他们跑了,就成了败类和逃兵,他们不跑的结局就是战场上的数字和炮灰。

明嘉靖年,我们和日本人的第一次交锋,戚继光跑到自己的领导胡宗宪跟前,问他:“为什么不练兵?”

胡宗宪无奈的说道:“这的兵要是能练的出来,我早去练了。”胡宗宪说的是事实,当时江浙一带的士兵,在战场上看到日本人冲就跑,看到日本人跑就象征性的也跑两步,能不打就一定不打。他们就那么贪生怕死吗,我想应该不是的,那是因为真的打不过。打一次败仗,没有关系,第二次,第三次,可以接受,第四次,第五次,再做做工作,可败仗总不能一直打下去吧,要知道每次一次败仗的结果是无数的士兵失去的性命,每一次败仗都在消磨着存活下来士兵的勇气。

后来戚继光去义乌征兵,组成了戚家军。戚家军很强,在与倭寇的战斗中保持着惊人的伤亡比,在戚继光活着的时候未尝一败。为什么,因为策略对,装备好,军纪严明。就拿最简单的说,如果戚继光让义乌的矿工去和日本的浪人武士对砍,那结果也会变成用命填,戚家军在抗击倭寇时,最多也没有超过五千人,多少命够填?

也许有些话,说出来有些政治不正确。民族大义说是一种情怀也好,别的什么也好,在那个年代,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才会有,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不欠别人什么。他们愿意把命交出来,为了那些他们摸不到,甚至都看不到的理想,他们就应该受到尊重和缅怀。

在故事的前半部分,当团长带着他仅仅剩下的几个弟兄,从南天门跑回禅达之后,禅达的大乡绅向他敬了一碗酒,他把酒倒掉了大部分,说了几句话:“上敬战死的英灵,下敬涂炭的生灵,中间的敬,这人世间的良心”。

他做到了。

他在任何时候,任何时候,真的是任何时候都没有丢掉自己的良心。

我们生活在一个想被三言两语感动的时代,人们更愿意接受那些简单,不需要思考的信息。人都喜欢做《史记》的读者,看《刘邦传》的时候把刘邦看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看《项羽传》的时候就把刘邦看做是一个无耻的小人。很痛快,对不对?可人的境遇是复杂的,人的思想也是复杂的,由人交织出来的世界,哪有简单一说?

那些看似那么理所当然的事,真的很容易做到吗。

致良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